【村里喜讯捎北京】牢记嘱托 遵义花茂村抒写“两山”创新实践新答卷

2023-08-16   |   

远山如黛、流水潺潺、万物丰茂、清风徐徐……漫步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鸟语蝉鸣不绝于耳,令人心旷神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贵州考察,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擘画发展路径,叮嘱贵州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示贵州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花茂,就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深深足迹。

花茂新貌。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看望当地村民。听着当地干部的介绍,看着漂亮整洁的民居,怒放在乡村小径上的鲜花,总书记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听取花茂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克刚发言后指出:“要借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会议期间,潘克刚将花茂村鸟瞰照片赠送给总书记,总书记称赞“这是风景画,很漂亮”,充分肯定了花茂村的发展。

如何留住美丽乡愁?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到底!”这是花茂“不变”的回答。

道路两旁房屋干净整洁。

花茂村村民张胜迪,就是践行者和受益者之一。

1999年,26岁的张胜迪外出打工。“但我一直忘不了在花茂村度过的童年。”虽然身在外地,但张胜迪一直心系家乡。

一次偶然的机会,播州区文体广新局一名干部建议张胜迪回花茂村创业。“现在花茂的生态越来越好,来花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构树皮造纸是花茂传承千百年的工艺,你把家传的古法造纸技艺和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一定能有大发展!”

2016年7月,张胜迪通过“凤还巢”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家乡,开起一家名叫“花茂人家”的作坊,主营古法造纸创新体验和相关产品生产销售。“游客会把这些产品带回去。通过旅游,我们让这张传统的纸焕发了新的生机。”张胜迪说。

更让张胜迪感觉踏实的是,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多:“这些年,许多村民都返乡创业了。”

张胜迪通过古法造纸技艺,利用花瓣、树叶等材料压成纸浆画,宣传美丽家乡。

说起这几年的好日子,母先才感叹“做梦都能笑醒”。

母先才祖祖辈辈都从事手工土陶制作,他是家中的第四代传承人。“花茂村的手艺人过去习惯用土窑烧陶罐,不仅污染大,破损率还很高,效益不明显。”

党的十八大后,昔日贫困荒芜的黔北小村凭借“美丽乡愁”这一品牌,已然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母先才看准商机,在花茂村建起土陶馆,把原来的土窑改成了现在更加环保的电窑,没有了滚滚浓烟,合格率也从原来的80%升到了99%左右。

“在传承土陶技艺文化的同时,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一年可以挣三四十万元呢。”母先才将土陶体验、土陶制品售卖、餐饮、旅游等产业结合,生意越来越好,“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母先才的土陶馆常接待四面八方的中小学生来体验土陶技艺。

花茂的“变”,是进一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的系统之变。

2019年花茂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163元。

2015年以来,花茂村农户发展乡村旅馆7家、特色农家乐13家、电商6家、文化企业4家,打造文化创意产品30余种,乡村旅游带动就业300余人。全村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1亿元。

2022年末,花茂村森林覆盖率达6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全面达标,综合环境质量处于全省前列,摆脱过去“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的面貌。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种植大户11户,养殖大户3户,致富带头人7人,规模以上企业2家。

围绕“两山”实践基地建设目标,花茂村还制定了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民生福祉、生态经济等层面的20项指标,并从绿水青山守护、金山银山转化、“两山”机制建设三方面入手,先后建设起河道治理工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创业创新培训等13项重点工程项目。

花茂村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乡愁文化+”“绿色产业+”的发展实践,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红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2019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等称号,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树立了“花茂样本”。

……

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昔日的“荒茅田”,如今花繁叶茂。

借绿水青山,助乡村振兴,化金山银山。花茂村,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以实干为笔,书写着“两山”创新实践新答卷。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