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叶子申 邱乐
在本届山花奖颁奖典礼上,文艺表演精彩纷呈。
昨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以下简称"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民间文艺门类的艺术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民间文艺的"丰收庆典"。
本届山花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艺学术界联合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办。
本届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 12 次,共有 140 个作品入围,最终 20 个作品获奖。昨晚的颁奖典礼揭晓了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等奖项。德高望重、贡献突出的民间文艺专家杨先让、郎樱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荣誉。
莲花褒歌演唱团、新坪女子合唱团、大同小学"蒲公英"艺术团 …… 昨晚的颁奖典礼结合了厦门特点和福建特色,邀请多个厦门艺术团体参演,展现闽南地区丰富多彩、历久弥新的民间艺术。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带来舞蹈《一线 · 一雕 · 一世界》,展现厦门民间工艺代表漆线雕的传奇故事。此外,来自四川、甘肃、西藏等地的演出团体,也纷纷用歌舞展示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成果。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创作的民歌作品《阿依嫫嫫》,获得本届山花奖 · 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荣誉。该民歌的表演者之一、青年歌手杨俄祖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阿依嫫嫫》歌曲收集于九龙县普米藏族的婚俗歌谣,采用无伴奏和声演唱的方式,以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展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此次也是杨俄祖首次来厦门表演,他说,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风光秀丽,美食也很有特色,他期待能和本土的民间艺术家交流,了解更多不同的艺术特色。
背景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以表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表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成绩突出、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至今已成功举办 16 届。多年来,山花奖的评选宗旨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间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新闻
专家聚厦讲述 "三大史诗"
今天,本届山花奖系列活动"三大史诗"研究专家及传承人将走进厦门大学,通过"讲述 + 展演"的方式,带高校师生感悟中国"三大史诗"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被称为中国"三大史诗"。这 3 部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内涵丰富、情节曲折、结构恢宏、气势磅礴,皆为几十万诗行的鸿篇巨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市文联拟联合市教育局,整合名家资源,在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设立"文艺名家工作室",聘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部分主席团成员以及厦门本地民间文艺名家,搭建民间文艺"政产研学用"一体化的展示交流和传承发展平台,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人物专访
本届山花奖,两位老艺术家杨先让和郎樱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荣誉。昨天,他们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讲述各自的艺术经历以及和厦门的渊源。
杨先让:专门为鼓浪屿创作系列画作
杨先让。记者 叶子申 摄
杨先让出生于 1930 年,虽然已 94 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与记者对谈时谈笑风生。
杨先让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他的身份有很多,除了是中国首个民间美术系的创办者之一,他还是徐悲鸿的弟子,黄永玉的好友,陈丹青、徐冰的老师。他说,自己只是一名"美术工作者",没想过成为大画家,大艺术家。几十年来,杨先让紧密围绕"艺术为人民"的理念,在版画、年画、彩墨以及民间美术领域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时代佳作。
杨先让曾多次来厦门,对这座城市印象很好。"厦门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挖掘的内容很多。"杨先让说,他尤其喜爱鼓浪屿,那里的小巷子、老建筑都很有特色,他还曾专门为鼓浪屿画了一系列的风景画作品。
杨先让也很关心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他说,艺术需要慢慢渗透,也要引导年轻人来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加上自己的智慧进行创造。"我对咱们中国民间艺术的未来很有信心,也许会出现更多类似于毕加索的人才。"
郎樱:研究史诗《玛纳斯》半个世纪
郎樱。记者 叶子申 摄
浩瀚沙海,绵延山川,雄鹰掠过白桦林,牛羊横卧绿草场,这里是新疆,史诗《玛纳斯》流传的地方,也是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郎樱常年致力于研究的地方。
今年 83 岁的郎樱,与史诗《玛纳斯》结缘,还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 1965 年,郎樱刚刚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毕业,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派往新疆阿图什。当时年仅 24 岁的她,参与了史诗《玛纳斯》的搜集整理工作。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郎樱的学术生涯与《玛纳斯》交融在一起,她在史诗、维吾尔古典文学、民族语言翻译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郎樱仍然多次赴柯尔克孜族居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在此期间,她追踪采访了 70 多位民间艺人,进行录音、录像和拍照,并为 40 多位民间艺人制作了档案。
此次来厦门参加山花奖,郎樱心里依然挂念着未完成的研究。不过,她对厦门的印象很好。"这是一座特别重视文化发展的地方,举办了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在内的多项重要文艺活动,期待未来有机会能多来厦门走走看看,更深入了解这里的独特文化。"郎樱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