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里藏着百年前“新娘厝” 位于厦港街道福海社区的卢厝风华犹在

2024-03-20   |   

卢厝为清末建筑,具有闽南红砖民居的典型特点。

古厝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卢厝规模宏大,历经百年风华犹在。

记者 叶嘉健 摄

口述人

卢志明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厦门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会长

卢合浦

卢厝第四代后裔

在卢厝的雕梁画栋里,后来者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建筑艺术工艺,更能感受到根植在闽南人骨子里的爱拼敢赢、奋斗进取、爱国爱乡情怀!

晨报记者 林爱玲

从车来车往的思明南路拐进围仔内巷,幽静立刻隔绝了喧嚣。沿小巷再往前走,飞扬的燕尾脊突然映入眼帘——位于厦港街道福海社区的卢厝到了!

“这座深藏在厦港巷弄深处的百年古厝就是老厦门口中的‘新娘厝’。”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厦门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会长卢志明说。

日前,在卢厝,卢志明与其族叔卢厝第四代后裔卢合浦共同讲述了这座古厝的前世今生。

逸闻传说道出“新娘厝”起源

“厦门岛内经历了数次旧城改造,目前遗留下来的红砖古民居已为数不多,卢厝堪称厦门岛内最华美的古民居之一。”卢志明说,这座古厝的建造要从卢合浦的曾祖父卢安邦说起。清朝末年,同安古庄人卢安邦(1848年—1912年,又名卢国梁)“少时习儒,长而经商”,青年时就前往菲律宾经商,从事航运和商贸行业,挣下了万贯家财。

“听说厦门蒋家有女初长成,因此(卢安邦)想与蒋家缔结姻亲。”卢合浦说,彼时,蒋家是厦门岛上的名门望族,经过数代经营,其家族所建的蒋厝已从两落扩大至六落双护厝,是鹭岛赫赫有名的大宅院。见卢安邦露出结亲之意,蒋家却说:“卢家有我们蒋家的富,可没有我们蒋家的厝!”

受此一激,卢安邦决意兴建卢厝,并且立下誓言:“卢厝一定要比蒋厝更漂亮!”于是,他在离蒋家几百米远的地方购地建房,仿泉州状元府的模式兴建卢厝,历时数年建成。建成后的卢厝称为“景范堂”。

传说,景范堂落成后,蒋家女儿的大轿风风光光地抬进了卢家。这段民间逸闻流传至今,与几百米外的蒋厝一道,为景范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因为这一逸闻传说,卢厝也被称为“新娘厝”。

那么,传说中的这位新娘是否真实存在呢?卢合浦告诉记者,卢厝的神龛里确有蒋夫人牌位。

作为卢氏族人,卢志明曾见过蒋夫人的儿媳。“蒋夫人的儿媳说,她婆婆名叫蒋顺喜,为人和善谦恭,有大家风范,嫁进卢家时已经25岁,在当时属大龄,那是因为蒋家亦信守诺言,待到卢家大厝落成才嫁女。”蒋顺喜于1975年过世,享年85岁。

据卢合浦回忆,这位蒋夫人不仅尊敬公婆和妯娌,而且极重家庭教育,卢家后来家道中落,蒋夫人的孩子启蒙全由其教导。

百年古厝美轮美奂风华犹在

百年岁月匆匆过,卢厝虽历尽沧桑但风华犹在。

卢厝坐北朝南,为三进三开间两护厝,由中轴对称的横向两落大厝和两列纵列护厝及前院埕组成,初建时还有前后花园(如今已不存),占地面积有1000平方米。前后大厝平面均为三进三开间,明间为宽敞的厅堂,左右次间设厢房,后厅较前厅深阔,设有神龛。二厝采用抬梁式木构架及单檐尖山式,硬山顶,燕尾式翘脊,其间以过水廊相连,围合成中心大天井。

东西护厝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顶,与大厝之间留有狭长天井,以镂窗墙分隔成对称的四小天井,与前后护厝小客厅组成小单元居室。东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盖小方亭,用于休闲、会客。护厝前檐贯穿南北的走筑。前院围墙正中设门厅,两侧随墙门为平时主要出入口,东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厨房和“能量”房。“卢厝虽为清末建筑,但整体结构布局及屋顶样式仍存有宋代建筑学权威著作《营造法式》的古风和闽南红砖民居的典型特点。”卢志明说。

卢厝建筑装饰美轮美奂,将闽南民居的雕饰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红砖组砌的墙体是一组吉祥文字;门窗、墙堵的石雕多达百幅,雕琢技法极其精湛。”指着卢厝的石雕,卢志明点评,“你们看,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神气活现,就连悬空的马缰也琢得股绞分明。”

“雕梁画栋”在卢厝似乎已不足为奇,且不说梁枋间活灵活现的猛兽、力士、飞天、花鸟等饰件和雀替以及玲珑精致的莲花垂拱,以卡榫斗拼图案或诗歌文字来装饰的窗棂花格、各种花鸟图案的镂空窗花,也几乎是触目可及。

“当然,最能体现主人高雅情趣与文化修养的还是墙面装饰中大量运用石板摹刻的唐英、张瑞图、黄道周、吕世宜、郭尚先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墨迹。”卢志明说。“山如远黛水如玉,花有清香月有阴”,雅致的诗句与清俊的书法至今保留完好,翰墨馨香宛然。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座古风古韵的闽南大厝内居然还有一些在当时相当现代化的设施。卢合浦介绍,房屋内部铺设有暗管,由“发电”房(电石与水作用产生易燃气体)和厨房顶的“蓄水池”向各房厅供气、供水。客厅地板的花砖据说是从法国运来的,卢合浦现在住的卧房内有西式壁炉取暖。

爱国爱乡基因根植卢氏血脉

“‘范阳’为卢氏宗族的郡望,同安古庄的卢氏本身即为‘烈山五姓’(卢、纪、许、吕、高)之一,后来播衍到厦门、金门和台湾等地。”卢志明指着卢厝正门“范阳世泽”的匾额介绍。而卢安邦正是出自同安古庄卢氏。

卢合浦翻出家中现存的阄书(中国古代主要用于分家时对家庭产业进行分析和分配的契约文书),上面记载:“卢安邦自少远地奔波,苦心经营,克勤克俭,手创小吕宋恒昌号,厦门源昌号生理。”发家后,卢安邦没有忘记故国故土,对于上至朝廷下至乡梓,他都慷慨解囊,进行赞助。例如,他曾捐献巨款给清廷用于国家防御,因此获光绪皇帝御赐“乐善好施”匾额,并诰封三品顶戴花翎。他还出资重修同安古庄保生大帝庙——灵鹫堂。“灵鹫堂至今留有卢国梁(即卢安邦)的印记。”卢志明说。

岁序更改,时移世易,爱国爱乡的基因一直流淌在卢氏一族的血脉里。“辛亥革命时,卢安邦捐资支持革命。安邦六子文彬在抗战时为抗日捐船……”卢合浦说。

昔人往矣,光芒永存。“在卢厝的雕梁画栋里,后来者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建筑艺术工艺,更能感受到根植在闽南人骨子里的爱拼敢赢、奋斗进取、爱国爱乡情怀!”卢志明说。

(本文来源于思明区委宣传部、思明区融媒体中心与海西晨报合办的线上专栏“口述历史——记录你所不知道的思明往事”)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