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黄厝村吸引市民打卡。记者 陈理杰 摄
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双向奔赴”,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更美好,厦门人的幸福可感可及。取得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厦门,面对城市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让这“稳稳的幸福”延续下去并提档升级?昨日,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文明,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志。2024年,厦门市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在第七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当前,文明创建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创建“文明城市”转向建设“城市文明”,从以城区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建设文明乡风,从短期阶段性创建活动转向常态化、制度化的文明建设,这要求城市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路径、评估评价体系等作出重大转变,向新发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
对于为数不多从首届开始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城市,厦门争先进不容易,保先进更不容易。今年是新一轮第八届文明城市创建的启动年。做好三年规划,抓好今年重点工作是厦门建设城市文明的目标任务。
新的一年抓什么?会议给出了答案:抓文明培育,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加强体育、演艺文化文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培根固本;抓文明实践,实施“文明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等主题活动,探索试点“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打造一批文明实践带(精品线路)等新型阵地等;推进文明创建改进创新,让创建可感可及、评估无感无扰,推进建设常态化、系统化、数智化。
这些任务怎么抓?会议提出,要抓制度,促进常态长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厦门已制定《关于建立厦门市城市文明建设专项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制度将为推动各项工作常态长效提供有力抓手。此外,会议强调,要抓创新,拓宽新思路、锚定新目标、用好新技术,提升工作质效;要聚合力,提升队伍能力、激发基层动力、凝聚群众合力,激发厦门人爱厦门、支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建共享。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