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彭怡郡
厦门电力与清水进岛隧道项目施工现场。记者 陈理杰 摄
一条管廊穿地过海,送电送水进厦门岛。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厦门电力与清水进岛隧道项目有了新进展。目前,项目控制性节点盾构工程的始发井场地内管线迁改工作接近尾声,盾构始发井已开始打桩作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轴搅拌桩机等机械设备不停运转,施工人员忙碌不停。该项目土建工程西起海沧嵩屿电厂,穿越西海域,终于岛内 220 千伏厦禾变电站。主线全长 6177 米,其中陆域段电力隧道长 3099 米、外径 3.6 米至 4.2 米不等,过海段电力与清水共廊隧道 3078 米、外径 6.7 米。工程于今年 4 月开工,预计 2026 年完成土建施工。
记者了解到,厦门本岛淡水资源匮乏,城市用水基本依赖跨海运输。根据本岛人口增长情况及《厦门市给水专项规划(2017-2035)》,本岛近期(2025 年)需水量为 95 万吨 / 天,远期至 2035 年,最高日需水量 120 万吨 / 天。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远期供水能力,满足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此外,在用电方面,目前厦门岛内用电主要依赖四条电力进岛通道,第三通道采用跨海架空线路。厦门作为沿海城市,受台风影响较大,项目建成后,缆化现有的厦门电力进岛第三通道跨海架空线路,能够有效地降低台风期间线路故障率,提高厦门岛内供电可靠性。"将线路缆化入地,不仅可以释放上部空间,促进架空线路周边的地块开发,也能满足厦门邮轮母港产业发展的电力需求,促进海峡邮轮经济圈建设。"路桥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杨泽夷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共有 7 段顶管区间,施工难度高、风险大。特别是"复合地层 + 长距离 + 曲线"三重难题下的顶管掘进,是该工程的难点。施工过程中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技术管控、监测分析和安全监督,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顺利、安全。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