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布“光环境”控制规划

2022-10-25   |   

海西晨报 记者 黄晶晶

人工光所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昨日上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厦门市光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以下简称《规划》),将以环保、节能、生态作为城市"光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理念,提出有效的光污染控制要求、管理维护建议。

根据《规划》,光污染治理将以居民生活为重点,制定任务和措施,从户外照明、夜景设计、道路照明、建筑照明和广告招牌设置等多个方面,加强照明设备使用管理,并引入绿色照明、智慧照明等内容,力求提高节能效率,对废弃照明设备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在减少光污染对动植物和生态的影响方面,提出规范城市公园照明、减少公园上射光通量、不对古树等珍稀名木进行近距离照明等措施。

"除了光污染治理,‘光环境’管理也是重点内容。"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急处副处长王博介绍,《规划》针对厦门市不同用地类型夜间明亮程度,划分四个区域,即光环境重点控制区、限制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不同区域实行相对应的光环境管理规范。比如,对重点控制区域,要求严格限制人工照明,保持城市"暗天空"。

通过查询 2016 年至 2021 年间经由" 12345 "厦门政务热线受理的"光污染"投诉数量,记者发现,厦门市涉及光环境问题的投诉数量整体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021 年的投诉数量已达到 2016 年的 11 倍以上。"‘光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但人工灯光使用却属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王博表示,《规划》的发布,填补了相关法律空白,既确立了"光污染"的治理任务,也拓展了"光环境"的管理规范,让执法标准清晰化、明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