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 力争2026年成为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2023-04-11   |   

海西晨报 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曾广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厦门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消费导向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为充分把握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使命要求,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统称"苏颂工程"),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对外发布。

方案共包括总体要求(含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核心目标,聚焦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 18 项重点任务,配套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联动、健全容错机制、厚植创新文化等 4 项保障措施。

美峰创谷鸟瞰图。

目标

2026 年国家高企超 5000 家

方案提出,到 2026 年,厦门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形成国际化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创新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海峡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

到 2026 年,要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厦门科学城,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研发机构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涌现一批"厦门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产品和技术,产生若干具有技术主导权、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争取成为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布局中的重要支点城市。

届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 3.6% 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5000 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23 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突破 20%,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提升至国家创新型城市前 10 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城市发展动能转换。

任务

打造厦门科学城创新引擎

方案为厦门未来科技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

要建设高质量创新载体,主要包括争创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厦门科学城创新引擎、加快科技园区创新链升级、建设科创功能突出的创新城区。

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增强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供给,主要包括改革科研院所管理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主要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加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名词解释

苏颂工程

苏颂原籍厦门同安,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杰出的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是规划和领导重大科技工程的杰出组织者,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贡献突出,被《中国科技史》作者、剑桥大学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盛赞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杰出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为传承千年苏颂科学精神,让科技之光恒久闪亮,厦门树立科技品牌,将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以厦门籍科技贤哲命名,统称"苏颂工程"。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