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柯小娇 通讯员 万宇
厦门铁路客流持续回暖。通讯员 姜媛 摄
昨日,记者从厦门火车站获悉,1 月 28 日 -31 日(初七至初十)期间,厦门火车站客发 23.73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 11.93 万人次增长 98.91%;到达 39.41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 27.52 万人次增长 43.2%。南铁根据 12306 客票预售情况和候补数据,动态实施"一日一图",加开旅客列车,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客流高峰期旅客出行效率,厦门车站"海峡情 · 小白鹭"服务台延伸服务内容,在提供出行信息咨询、车票业务办理等服务的基础上,对重点旅客提供亲情服务卡,同时提供轮椅和"一对一"接送站服务,方便重点旅客出行。此外,南铁在赣闽两省内高铁车站推广"铁路 e 卡通"业务,旅客可直接使用 12306 手机 App 动态二维码,经闸机扫描后,完成进出站及扣费手续,也可提前办理席位预约取号,实现城际公交化出行。
铁路部门提示广大旅客,如需报销凭证,可在开车前或乘车日起 180 日内(含当日),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或自动售取票机换取报销凭证。
2023 年春运自 1 月 7 日开始,2 月 15 日结束,为期 40 天。按照铁路车票预售期 15 天的规定,1 月 22 日起,元宵节火车票正式开售。预计元宵节后,厦门火车站将再迎来一波到达客流高峰。
行囊故事
背 10 公斤腊肉返回厦门
2 月 1 日 9 时,厦门北站出口人来人往。旅客们大包小包的行囊中除了衣物、生活用品外,更少不了来自家乡的美食。
旅客李尚洪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掏出手机拍下车站的照片,向家人报平安。在他的脚边,有一个白色的蛇皮袋,里面装着 10 多公斤的腊肉。"这些都是家里人腌的腊肉,比外面买的还香,我很喜欢吃。"李尚洪说。
李尚洪在厦门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1 月 18 日,他买好车票赶回了重庆。"回家过年主要是为了看看在家读书的小孩。"李尚洪说,"在外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希望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的。"
两袋行李装满家乡特产
随着列车到站,刘付兰拎着两个黑色的袋子,随着人群往前走。60 岁的刘付兰是江西上饶人,儿女都在厦门工作。今年春节,刘付兰独自一人返乡看望 80 岁的母亲。"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年纪也大了,太久没见,心里会一直挂念着。"刘付兰说道,看到老人身体健康,她也安心了。
在车站等候家人的间隙,刘付兰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起两包行李。"我儿媳妇正在坐月子,都说茶油好,所以这次给她带了不少茶油。"另一个包里则装着刘付兰从老家买的土鸡蛋和她自己晒的鱼干。刘付兰说,女儿特别想念老家的鱼干,所以她在返厦前特地去买了新鲜的鱼,晒干了带过来。
"妈妈恨不得把家搬空"
儿行千里母担忧。鼓鼓囊囊的行李箱寄托着父母的关爱,也浸染了家的味道。
"行李箱太重了,拖着走都费劲。" 25 岁的张雅婷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厦门工作。此次返厦,她带了不少家乡特产。
"父母知道我爱吃香肠,回来前,他们非要把家里灌的香肠全给我装上。跟他们说了半天,才愿意留下一半。"张雅婷说道。
"每次回厦门,我妈都恨不得把家里搬空,全让我带过来。"张雅婷有些哽咽,"感觉在家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就结束了。"(晨报记者 黄晶晶)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