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区挖出三门红夷火炮

2023-08-04   |   

海西晨报 记者 仇慧亮

第八市场水产店装修人员在挖建海鲜蓄水池时发现火炮。(受访者供图)

三门火炮已移交,并在厦门胡里山炮台进行集中保护和展示。记者 仇慧亮 摄

近日,有市民在装修八市水产店时,意外发掘出三门清朝火炮。据初步考证,这三门火炮应该是清朝鸦片战争时期铸造、使用的,距今至少 160 年。

火炮为何会出现在农贸市场?是否具有文物价值?昨日,记者走访了火炮发现地及保存处,并请专家做相关解读。

水产店挖水池意外发现

三门火炮被发现的位置,地处八市洪本部街 44 号水产店内。

据水产店负责人黄秀银回忆,7 月 14 日,他们正在往地下挖建海鲜蓄水池,挖到一米多深时,突然发现一块长三四米、宽两三米的方形石头。石块下方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硬物,他们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发现这一硬物竟是两门火炮。由于担心有潜在的危险,他们立即停止施工,拨打报警电话,并通知文保部门。随后,文保工作人员进一步勘查清理现场,又发现一门火炮。

经测量,三门火炮中有两门规格相仿,长约 152 厘米,口径约 22 厘米,最大尾径约 28 厘米。另一门火炮略小些,长约 112 厘米,口径约 15 厘米,最大尾径约 20 厘米。

针对火炮的安全问题,据参与现场勘探挖掘的厦门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逯鹏介绍:"清代所用的火炮均为前膛炮,发射时需将火药和炮弹从前膛送进去,它的炮弹都为实心炮弹,后膛的尾部有放引线的地方,用引线点燃火药后,火药的冲击力会将炮弹推出。这三门火炮不会发生爆炸,没有任何危险性。"

厦门频频出土类似火炮

逯鹏表示,此次发现的三门火炮均锈蚀严重,但根据以往有铭文火炮的形制和样式,可推断这三门火炮很有可能是清道光或咸丰年间所铸造的红夷火炮。

据记载,红夷火炮为铜铸西洋大炮,是荷兰人于 1600 年由澳门经广东传入。荷兰人因发色为红色而被称为红夷,故称此火炮为红夷火炮。清初满族皇帝忌讳胡、房、夷、狄等字,所以又称火炮为红衣大炮。在设计造型上,红夷火炮炮身管壁较厚,炮管由前至后渐渐增粗,炮尾重心压力低、不易颠倒炸膛,炮身上还安装了准星、照门,因此命中率较高。红夷火炮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缺点是炮体笨重,只能直击,不能左右转动,无法及时改变方位。

那么,这些火炮为何会深埋于八市?逯鹏解释道:"发现火炮的位置在思明区八市洪本部街,该条街因郑成功骁将洪旭而得名,这里曾是郑成功的驻军所在地。清朝时期,厦门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海防门户,从沙坡尾到鸿山公园,再到第一码头一带沿海地区,都曾修建有重要的炮台防御工事。近两年,这些区域已陆陆续续发现近十门类似的明清火炮。"

逯鹏还表示,这些火炮的发现有助于研究火炮的发展历史、形制演变等,是较有意义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目前,这三门火炮已被安置在胡里山炮台一处火炮展示群进行集中展示。下一步,我们将对这三门火炮连同之前出土的 57 门明清火炮进行定级及后续修复保护,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活化利用。"厦门胡里山炮台保护中心业务部工作人员董维维说。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