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藏”着一个闽南古厝群

2023-09-28   |   

祥店社区存留独具特色的闽南古厝群。记者 陈理杰 摄

古厝经过几代人的修缮维护,仍保留有明清时期其精雕细刻的模样。记者 林逸君 摄

口述人

黄金财

湖里区祥店社区工作人员、黄氏后人

祥店能建起颇具规模、特色鲜明的闽南古厝群,全靠先人的奋斗与智慧。

晨报记者 林逸君

每当路过仙岳路畔的肯德基,不少人总会惊叹于它的外观。它不同于肯德基惯用的西式装修,而是直接“住”进闽南古厝里。红砖赤瓦、燕尾山墙……一下就把久远的明清印象带回眼前。

事实上,由肯德基再往后走,里面还“藏”着一个闽南古厝群。“这也是目前岛内现存唯一的闽南古厝建筑群。”湖里区祥店社区工作人员、黄氏后人黄金财说。

有祥店富  无祥店厝

明朝末年,祥店黄氏先祖从同安来到岛内,选择当时厦门岛的制高点——祥店落足。而后数百年间,黄姓先人依山势地形,坐东向西,陆陆续续建造出恢宏成片的红砖大厝,整齐划一,十分壮观。

“到了清朝末年,古厝共有六十多座,那是最多的时候。”黄金财说,当时建造的大部分都是“三进落”的大厝,包含前厅、天井、正厅、顶落等格局,一些较大的房屋甚至还建有护厝,供用人居住。其中,面积最大的古厝占地近3000平方米。

最为可贵的是,黄氏先人在建造古厝时十分有规划意识,不仅在道路上铺砖,两侧预留排水沟,甚至高低落差处都做了台阶。“‘有祥店富,无祥店厝’这句话就这么流传下来了。”黄金财说,由于祥店古厝群气势恢宏、远近闻名,在清朝时期常遭土匪等惦记,先辈特地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建了一座两层的值更楼,村子里的年轻人带上土枪轮班值守,保护村子财产与村民安全。20世纪60年代,祥店古厝群还成为电影的取景地。

看着恢宏大气的古厝,回忆祥店走过的400多年漫漫岁月,黄金财在感佩的同时,愈发好奇:“先辈们是怎么建造这些房子的?”据悉,以前的厦门岛是座孤岛,只有遇上天文大潮,先人才可顺着水路将建筑材料运送至祥店,也就是今天祥店幼儿园的附近。可许多建材非常重,尤其是家门口的石阶,如果没有十几个人合力,根本无法抬起。“当时缺少工具,而祥店的地势落差有近10米,先辈们又是怎么把这些建材从最低处运往高处的呢?”

爱拼敢闯  更爱家乡

那么,祥店先辈为什么能建起颇具规模、特色鲜明的闽南古厝群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经过反复探究的黄金财表示:“一切全靠先人的奋斗与智慧。”

据了解,清朝时期,祥店这片土地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光靠种地已养不活家族。许多祥店人开始去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谋生,通过一代又一代祥店人的奋斗,祥店逐渐成为出名的侨乡,涌现如黄妈元、黄潮卿、黄登士、黄士埮等远近闻名的华侨。“闽南有句话叫‘输人不输阵’。”黄金财说,许多“下南洋”的先人事业有成,看到有人回乡“起大厝”,也纷纷效仿,祥店古厝群逐步形成规模。

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和金门炮战期间,祥店古厝被毁掉了一些。“当时日本人来了,要求大家在家中插上日本旗子,不听话就要烧掉房子。”黄金财说,到了20世纪70年代,祥店古厝只剩下40多座。

除了“爱拼”,祥店先人也“爱乡”。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下南洋的祥店人响应陈嘉庚的号召,他们有的捐资捐物,有的直接回到国内参与抗战。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著名的华侨将领黄登保就是祥店人。1938年,时年20岁的黄登保在抗战爆发后从菲律宾回国参战,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屡建功勋,被誉为“华侨将军”。

忠孝传家  古厝安然

2003年,祥店开启旧村改造,成为湖里区首个农村城市化改造的试点项目,通过规划、拆迁、建设和管理等环节,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城市新格局。目前,祥店保留了十多栋古厝,其中绝大部分经过提升改造,成了美食商户或文创空间,也成为许多文艺青年心中的“潮流打卡地”。

不过,在成片红砖大厝拆除改造的过程中,黄潮卿故居被他的后人保留了下来,除了简单的修缮,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样子。

黄潮卿出生于1858年。在菲律宾时,他发挥才智,用拼搏扩展商业版图,成为商界巨贾,名扬海内外;回国后,他勇于担当。乡里有需要,他出面帮忙;面对盗情,他请兵加以防守……他曾经说过:“我辈不肯肩责任,谁人肩责任?处此乱世,不容我辈闭门居也。”

晚清年间,黄潮卿被授奉政大夫,在禾山地区颇具声望。因而黄潮卿故居也被称为没有立牌子的“大夫第”。

黄潮卿的故居是一座燕尾翘脊双突归、层高7.5米的“大六路”的民居,规格宏大,气宇轩昂。其大门口有7级台阶,被当地人称为“7崎(阶)大厝”。

往里走去,只见粗大的立柱撑起大厝的檐前,门口对联写着“忠孝传家国,诗书教子孙”。精雕细刻的笼扇门上,镂刻了螭虎蝙蝠图,梁上还有狮子、麒麟等造型。据悉,这些图案普通人不能随意使用,只有官员家中才会出现。大厅里,太师椅用嵌贝黑木托大理石面,长案桌则由珍贵的阴沉梨花木制成,这些桌椅均有180年以上的历史。

据介绍,建造这座古厝花费了3年时间,不管用料还是装饰,都花费了诸多精力,哪怕只是一个转角、一扇门窗,都饱含先人的智慧与汗水。例如,几扇“金钱窗”的打造,就要细细打磨一两年时间,好在这份“心血”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2018年,黄潮卿后人特地从泉州等地找来匠人,对古厝进行修缮维护,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古厝的风貌,让大家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明清时期建筑的风韵。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