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 短袖雪糕反季“出场”

2023-12-08   |   

海西晨报 记者 曾昊然

昨日,市民来到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赏花。记者 陈理杰 摄

"此间大雪节,花放小桃枝。" 12 月 7 日 17 时 33 分,我们迎来了"大雪"节气。对于北方来说,此时节已是"银装素裹",但厦门却"春意盎然"。不信?那就随记者去看看吧!

昨天,东北大风驱散了天空中的阴云,晴朗的阳光再次照耀厦门大地,气温一路走高,人们走在路上,感觉就像是在鸟语花香的春日里出行。记者当天中午从思明区民族路一路走到大学路,手机上显示气温已达 22 ℃,大多数行人穿着"不厚重",有人走热了甚至将外衣脱下,系在腰间,上半身只穿着短袖。

记者又来到民族路附近的便利店,冰柜里雪糕、冰棒等琳琅满目。店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买冰棒、雪糕的人没有夏天多,但仍不时有人购买,"有些顾客刚吃完火锅,就来买冰棒‘解热’。"说话间,几名青年男女就有说有笑地进店买了几根冰棒,并拿着在路上吃了起来。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昨天白天厦门气温上升得很快,各站点最高气温在 22 ℃ -24 ℃,但昼夜温差大,有 10 ℃左右。今起至 11 日,厦门维持晴到多云的好天气,气温逐日上升,昼夜温差仍大,大家一早一晚注意保暖。本周末厦门阳光充足,大家可以多出门走走。

健康提醒

 "大雪"进补 需防"内火"

虽然目前厦门看起来还是在"暖冬"里,但大雪节气后,往往可能出现北风送寒、气温持续低迷的情况,厦门岛外高海拔地区气温更低,霜冻经常会出现在这些地区。那么,"大雪"过后该如何养生保健呢?来听听厦门市中医院养生专家是怎么说的。

厦门市中医院养生专家介绍,在闽南有"小雪清肠,大雪进补"的说法,这个时节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天气转为寒冷干燥,人们就要避寒就温,多食用温热食物,多穿衣服,使体内热气蕴结。体寒者宜适当吃一些温补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等。但大家进补要防止"内火"旺盛,否则将出现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长痘等症状,为此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等。大家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都是"内火"的"天敌"。

专家表示,最近厦门昼夜温差大,大家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出门前要及时添衣,避免因冷热交替生病。如果天气变冷,需防"四寒",即防止头部、胸背、腰腹和脚部等四个部位受寒。其中,防头部受寒,外出时最好戴帽子;防脚部受寒,最好在每天睡觉前泡个脚,还能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