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无言 诉说800多年历史

2024-04-11   |   


叶顺意

集美黄庄社区公认的当地“文史通”,其口述的部分历史被收录进《黄庄与杜艮》一书

小时候,父辈中有很多人到东南亚打拼,都是从这座石桥走过,然后搭乘帆船下南洋。短短一座古桥,将农田遍布的黄庄与桥那边广阔的世界连接起来。

晨报记者 张晓霏

在灌口风景湖公园有一座宋代古桥——塔仔塘桥。古朴的石桥由8条石板铺成,掩映在树木之间,桥下可见船型桥墩,桥墩上竟生长着一棵枝叶茂盛的小叶榕树。古桥旁的石碑记载,这是一座驿道桥,建于宋朝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是与深青桥同期修建的姐妹桥,原本是一座木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建成双孔石桥。

四下无塔,石桥为何以塔命名?这座桥在漫长的岁月里有着怎样的历史?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拜访了集美黄庄社区知晓本地文史的老人叶顺意,通过老人的讲述揭开这座古桥的神秘面纱。

塔仔塘桥船型的桥墩上竟长出一棵枝叶茂盛的榕树。

塔仔塘桥至今保存完好,桥旁立有石碑,讲述石桥历史。记者 张晓霏 摄

古桥旁有古塘

曾是黄庄“命根池塘”

如果不是有叶顺意介绍,记者并不知道塔仔塘桥旁边一段荒废的水坝竟是古遗址,这处古遗址就叫塔仔塘。如今的风景湖,前身是黄庄溪,塔仔塘就位于溪流上游,是拦溪筑坝形成的一个小水库。这是古代的水利工程,灌溉着村庄东北面的大片农田,历史非常悠久。

叶顺意告诉记者,塔仔塘在古时候是当地人的“命根池塘”。在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历史中,是先有了塘,后有驿道,可见塔仔塘的年份是在宋朝之前。但它成为“命根池塘”则是在明朝中期。

相传,那时候正德皇帝下江南,带来的人在此地繁衍生息,并修建堤坝,引池塘的水灌溉农田。彼时的池塘水源,从仙灵旗山涧流淌而下,经塔仔塘流向大海。塔仔塘的水面原本有十多亩宽,碧波荡漾,形如用来抓鱼的口小肚大的竹篓,闽南话发音为“开”。因此,村民将这个池塘称为“开啊仔塘”。但是这个称呼并没有相应的书面语表达,几百年流传下来,书面记载有些写成“卡仔塘”,有些记录成“凯仔塘”,也有写作“塔仔塘”,而当地村民依然喜欢用闽南话亲切地将其称为“开啊仔塘”。因为官府的碑文记载中用的是“塔仔塘”,所以本文也采用这一称呼。

至此,记者终于明白,原来“塔仔塘桥”和“塔”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命根池塘”的说法并不夸张。据叶顺意介绍,古时候整个村庄约70%的农田都仰赖塔仔塘的水灌溉。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塔仔塘都是厦门三大水库之一。

村庄因水而兴

黄庄原来是“秧庄”

叶顺意说,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黄庄的村名原本其实是“秧庄”,大抵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这池水源,村庄农田广阔、秧苗兴盛,人丁渐渐兴旺,村庄一步步发展壮大,因此,迁居至此的人将村庄命名为“秧庄”。由于“秧”,在闽南话中音同“黄”,久而久之,“秧庄”变成“黄庄”。

如今的黄庄,早已村改居,记者目之所及,更是见不到半分农田,塔仔塘也旧颜换新颜,变成了风景湖的模样,但借由“秧庄”这个本名,倒是让人可以遥想这个村庄昔日的景况。而这座古朴的驿道桥,正因为建在池塘边,才被命名为“塔仔塘桥”。塔仔塘、塔仔塘桥与杜艮祠堂并称“黄庄三宝”。

当年塔仔塘桥

是古驿道的一部分

说到塔仔塘桥,不得不提驿站文化。驿站是古代国家为传递文书而设的交通建筑体系,由驿馆、驿埕、洗马池等组成,供驿卒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在宋代,时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的朱熹来到鱼孚邮驿考察地理环境,提出在深青村修驿道能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于是,村民们献田的献田、拆房的拆房,齐心协力修好了深青驿道。也是在这一时期,深青桥与塔仔塘桥(那时候称“双孔古桥”)建成。元代时,改“邮驿”为“驿站”,朝廷在深青村设置驿站,清朝时称为官道。

作为古驿道的一部分,塔仔塘桥横亘在彼时的黄庄溪上,西接深青古驿站,东连灌口凤山祖庙,成为古代厦漳泉地区驿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桥下的迎水桥墩至今仍保存完好。记者顺着叶顺意的指引,站在桥的侧边往桥底看去,果然看见两座船型的桥墩,依然安静地沉卧在桥底。

为什么桥墩是船头造型?叶顺意说,因为彼时黄庄溪水流湍急,船头造型的桥墩可以起到分流、减轻水流冲击力的作用。而如今,桥下已变成了平静的湖水。

神奇的是,记者看到,桥墩上竟然长出一棵小叶榕树。榕树盘根错节,枝叶几乎覆盖了两个桥洞。

如今古桥依旧

桥两端早已换了人间

到了清朝,翻修塔仔塘桥,改木桥为石桥,从那以后,这座桥的样貌就几乎没有变化。

“小时候,后溪人要去同安、漳州、泉州,都要从这条桥上过呢!”叶顺意说,当年他的父辈中有很多人到东南亚打拼,许多灌口人都是从这座石桥走过,然后搭乘帆船下南洋。那时候,短短一座古桥,将农田遍布的黄庄与桥那边广阔的世界连接起来。

如今,古桥依旧,而桥的两端早已换了人间。随着324国道的兴建,古驿道渐渐荒废,塔仔塘桥两端的黄庄和灌口镇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城镇。依托20世纪50年代后期厦门政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修建的风景湖,2011年开建了灌口最大的综合性市政公园——风景湖公园。由于公园处在元、明、清时代的驿道之处,为保护文物,当地政府精心规划,围绕塔子塘桥为主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打造了“驿道文化主题公园”。如今,这一塘一桥已成为厦门市民了解灌口历史的一个窗口。


爆料、订报热线:8080000

广告热线:5581369

新浪微博:海西晨报

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