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暖缅甸 大爱无疆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讲述从厦门出发的跨国救援故事 |
|
2025年04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
英雄花开时出征,落红化泥时凯旋。连日来,海西晨报发起“给春天里的厦门写封情书”征集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昨日,刚刚完成缅甸救援任务返回厦门的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用充满力量的“情书”,讲述了从厦门出发的跨国救援,让我们听见了爱与希望的回响。
此外,厦门市中医院急诊部主管护师王鲁平以诗寄情,诠释“白衣天使”对鹭岛的赤诚挚爱;在集美风景湖畔,退役军人林建祝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他心中这座城市的诗意画卷。
无论是救援路上的勇毅担当,还是坚守岗位的脉脉温情,抑或是无声岁月里的默默守护,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共同谱写着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告白。
晨报记者 于婧媛
文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 王刚
春日的厦门,海风轻拂,繁花似锦,整座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一层温柔的薄纱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在3月28日被打破——缅甸突发7.9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震中地区山崩地裂,许多民众在顷刻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余震持续肆虐,将本就脆弱的生存希望一次次碾碎。求救声穿越千山万水,重重地叩击着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每一名队员的心弦。
接到应急管理部立刻出发执行跨国救援任务的指令后,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22名特搜队员毅然前往缅甸。我们告别了春日里温馨的厦门,怀揣着亲人的牵挂,踏上了救援之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救生命。
抵达缅甸后,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曼德勒当地日间最高温维持在43℃以上,极端高温不仅给现场被困人员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考验着救援队员们的体能。每一次破拆、每一次挖掘,都是与高温和疲惫的激烈对抗。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也让救援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丝毫没有退缩,身着厚重的救援装备,穿梭在废墟之中。
在金帝酒店,我们连续作业41小时。尽管建筑倾斜、余震不断,尽管作业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但我们从未放弃,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到幸存者。我们与中国国际救援队携手制订营救计划,展开艰苦的破拆挖掘工作。曙光的队员们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支救援队伍紧密合作,共享搜救信息,展现出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担当与团结。
在执行应急管理部撤退指令之前,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毅然决定将价值35万元的救援装备捐赠给灾区。这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装备不仅填补了灾区救援物资的缺口,更在满目疮痍的曼德勒废墟上,种下了一株株象征中缅友谊的希望之花。
4月7日,曙光救援队的航班降落在高崎机场。火红木棉傲然绽放,宛如坚韧不拔的战士,落英时依然灿烂而不萎靡。救援服下的伤痕、脸上疲惫的神色,是曙光人以血肉之躯对抗灾难的见证,更是我们用生命践行救援誓言的无声勋章。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
情暖缅甸 大爱无疆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讲述从厦门出发的跨国救援故事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
英雄花开时出征,落红化泥时凯旋。连日来,海西晨报发起“给春天里的厦门写封情书”征集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昨日,刚刚完成缅甸救援任务返回厦门的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用充满力量的“情书”,讲述了从厦门出发的跨国救援,让我们听见了爱与希望的回响。
此外,厦门市中医院急诊部主管护师王鲁平以诗寄情,诠释“白衣天使”对鹭岛的赤诚挚爱;在集美风景湖畔,退役军人林建祝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他心中这座城市的诗意画卷。
无论是救援路上的勇毅担当,还是坚守岗位的脉脉温情,抑或是无声岁月里的默默守护,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共同谱写着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告白。
晨报记者 于婧媛
文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 王刚
春日的厦门,海风轻拂,繁花似锦,整座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一层温柔的薄纱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在3月28日被打破——缅甸突发7.9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震中地区山崩地裂,许多民众在顷刻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余震持续肆虐,将本就脆弱的生存希望一次次碾碎。求救声穿越千山万水,重重地叩击着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每一名队员的心弦。
接到应急管理部立刻出发执行跨国救援任务的指令后,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22名特搜队员毅然前往缅甸。我们告别了春日里温馨的厦门,怀揣着亲人的牵挂,踏上了救援之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救生命。
抵达缅甸后,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曼德勒当地日间最高温维持在43℃以上,极端高温不仅给现场被困人员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考验着救援队员们的体能。每一次破拆、每一次挖掘,都是与高温和疲惫的激烈对抗。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也让救援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丝毫没有退缩,身着厚重的救援装备,穿梭在废墟之中。
在金帝酒店,我们连续作业41小时。尽管建筑倾斜、余震不断,尽管作业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但我们从未放弃,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到幸存者。我们与中国国际救援队携手制订营救计划,展开艰苦的破拆挖掘工作。曙光的队员们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支救援队伍紧密合作,共享搜救信息,展现出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担当与团结。
在执行应急管理部撤退指令之前,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毅然决定将价值35万元的救援装备捐赠给灾区。这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装备不仅填补了灾区救援物资的缺口,更在满目疮痍的曼德勒废墟上,种下了一株株象征中缅友谊的希望之花。
4月7日,曙光救援队的航班降落在高崎机场。火红木棉傲然绽放,宛如坚韧不拔的战士,落英时依然灿烂而不萎靡。救援服下的伤痕、脸上疲惫的神色,是曙光人以血肉之躯对抗灾难的见证,更是我们用生命践行救援誓言的无声勋章。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