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技师江武用专业技术守护“齿”间精彩 |
修复的是牙齿 追求的是美好 |
|
|
2025年04月30日·海西晨报·
第A10版
·
城市读本
 |
江武不断学习新技术,“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记者 邵育洋 摄 |
|
 |
江武不断学习新技术,“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记者 邵育洋 摄 |
|
晨报记者 于婧媛
通讯员 黄旋旋 李睿嘉
口腔技师,一个不常被“看见”的群体,他们一般不直接跟患者打交道,也很少被患者清晰感知,但他们的存在,却是口腔行业数字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今天我们走进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带您了解口腔技师的故事。江武就是其中一名口腔技师,2017年进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见证了纯手工作业到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化美学诊疗的转变。
业务繁忙的“八爪鱼”
口腔技师的一天,通常是在数字化扫描设备旁开始的,江武也不例外。
需要种植牙齿的患者从医生的牙椅下来,进入数字化美学诊疗室,江武通过使用口内扫描仪操作,仅短短几分钟,就获得了患者的口腔模型。
随后,江武转战电脑室,开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医生设计种植导板,方便医生为患者制作种植牙的时候准确操作。数字化设计结束后,江武将种植导板的设计方案发给3D打印设备,只要半个小时,种植导板就打印完成了。后续经过清洗机和光固化机的处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医生已能拿到种植导板,开始为患者进行种植牙治疗了。
从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到医生办公室,再到计算机操作间,为了一颗牙齿,江武每次都要穿梭三四个办公室,切换好几台不同的设备。
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就像口腔医院里的一只“八爪鱼”,为全院所有科室提供技术支持。每次用完研磨仪后,江武和同事们都习惯将制作假牙后剩下的玻璃陶瓷丢在旁边的盒子里,两三个月就能攒下一盒子废料,数一数有上千个。
专注技术的“手艺人”
江武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喜欢玩模型、拼乐高,遇到的电器都想要拆一下、修一下。读大学时,他选择了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而雕刻石膏牙齿模型是必修课。口腔里的28颗牙齿,他读大学的时候每颗都雕刻了上千遍,基本上看到一颗牙齿就知道是哪个位置的;同时,为了锻炼手的稳定度和灵活性,江武还练习过织毛衣、夹弹珠等。
进入医院工作后,江武遇到了口腔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刚毕业时还在手工取牙模、打磨牙齿,转眼3D牙齿打印机就面世了。江武需要操作的设备,也从传统的石膏模、打磨机、操作台,转向数字化扫描设备、3D模型打印机、光固化机器、研磨仪……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江武对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个专注技术的“手艺人”。“机器都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的研磨仪,受材料和机器本身的限制,制作出来的假牙植体仍需要人工介入进行最终的定型,就像需要人去赋予它一点点灵魂。”
江武说:“我更喜欢自然的牙齿,因为每个人牙齿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出现发育沟、横纹以及刷牙时在牙齿表面形成纹理等。所以,我们在设计制作假牙的时候,会根据邻牙的情况,在假牙上加上这些自然纹路,有点类似‘做旧’,这样的假牙做出来更真实、更活灵活现。”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对于自己过去9年的工作,江武很满意,但是他有更高的要求。科技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尤其是口腔医学数字化美学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更难的病例、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都是他想要实现并且一直在努力追求的。
口腔技师江武用专业技术守护“齿”间精彩
修复的是牙齿 追求的是美好
 |
江武不断学习新技术,“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记者 邵育洋 摄 |
|
 |
江武不断学习新技术,“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记者 邵育洋 摄 |
|
晨报记者 于婧媛
通讯员 黄旋旋 李睿嘉
口腔技师,一个不常被“看见”的群体,他们一般不直接跟患者打交道,也很少被患者清晰感知,但他们的存在,却是口腔行业数字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今天我们走进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带您了解口腔技师的故事。江武就是其中一名口腔技师,2017年进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见证了纯手工作业到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化美学诊疗的转变。
业务繁忙的“八爪鱼”
口腔技师的一天,通常是在数字化扫描设备旁开始的,江武也不例外。
需要种植牙齿的患者从医生的牙椅下来,进入数字化美学诊疗室,江武通过使用口内扫描仪操作,仅短短几分钟,就获得了患者的口腔模型。
随后,江武转战电脑室,开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医生设计种植导板,方便医生为患者制作种植牙的时候准确操作。数字化设计结束后,江武将种植导板的设计方案发给3D打印设备,只要半个小时,种植导板就打印完成了。后续经过清洗机和光固化机的处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医生已能拿到种植导板,开始为患者进行种植牙治疗了。
从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到医生办公室,再到计算机操作间,为了一颗牙齿,江武每次都要穿梭三四个办公室,切换好几台不同的设备。
数字化美学诊疗室就像口腔医院里的一只“八爪鱼”,为全院所有科室提供技术支持。每次用完研磨仪后,江武和同事们都习惯将制作假牙后剩下的玻璃陶瓷丢在旁边的盒子里,两三个月就能攒下一盒子废料,数一数有上千个。
专注技术的“手艺人”
江武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喜欢玩模型、拼乐高,遇到的电器都想要拆一下、修一下。读大学时,他选择了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而雕刻石膏牙齿模型是必修课。口腔里的28颗牙齿,他读大学的时候每颗都雕刻了上千遍,基本上看到一颗牙齿就知道是哪个位置的;同时,为了锻炼手的稳定度和灵活性,江武还练习过织毛衣、夹弹珠等。
进入医院工作后,江武遇到了口腔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刚毕业时还在手工取牙模、打磨牙齿,转眼3D牙齿打印机就面世了。江武需要操作的设备,也从传统的石膏模、打磨机、操作台,转向数字化扫描设备、3D模型打印机、光固化机器、研磨仪……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江武对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个专注技术的“手艺人”。“机器都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的研磨仪,受材料和机器本身的限制,制作出来的假牙植体仍需要人工介入进行最终的定型,就像需要人去赋予它一点点灵魂。”
江武说:“我更喜欢自然的牙齿,因为每个人牙齿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出现发育沟、横纹以及刷牙时在牙齿表面形成纹理等。所以,我们在设计制作假牙的时候,会根据邻牙的情况,在假牙上加上这些自然纹路,有点类似‘做旧’,这样的假牙做出来更真实、更活灵活现。”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对于自己过去9年的工作,江武很满意,但是他有更高的要求。科技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尤其是口腔医学数字化美学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更难的病例、把修复体做得更精准、让医生的操作更完美,都是他想要实现并且一直在努力追求的。